返回

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7章 赵朔的三大旨意,窝阔台登临汗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赵朔占领中都后,马上就攻略山东、河北,以及花剌子模、西夏,哪里顾得上宵禁这种小事?而且,赵朔出征在外,山东河北空虚,也的确有安全方面的需要,维持宵禁的存在。

    但到了现在,蒙古军实力天下第一。

    赵朔的实力,蒙古第一。

    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儿,没有别人打他的份儿,维持宵禁还有什么意义?

    正好放开宵禁,一来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,二来促进经济的繁荣!

    维持路灯所需的钱财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柴油的成本,已经降到了十文钱一斤。再降就很难了,因为路途太过遥远,必要的运费总是要出的。以后再想进一步降低成本,只能比陆运成本低得多的海运兴起。

    反正赵朔有钱,也就不等了。

    说到底,那么多金银财物在赵朔的府库里发霉有什么用?倒是拿出来,用来给工匠、打工人发工资,拓宽道路,发展城市经济,才能将这些金银财物变成赵朔真正的实力。

    所以,将中都变成不夜城之事,就提上了赵朔的日程。

    干脆就在今天公告天下。

    “谢王上隆恩!”

    取消宵禁,是展现的泱泱大国的气度,是对自己实力的极度自信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何等有过?就是当初宋朝的汴梁,四更开始也是有宵禁的。而他们的国度,却是将宵禁完全取消!

    单从这方面,百姓们就感觉到了,这个新生的国度是多么的的强大。

    就更别提,百姓们拥有了夜间的生活自由,会得到多少好处了。

    而且,不夜之城的奇观,历朝历代又是何曾有过?

    在场大多为中都以及附近的百姓,真是感到与有荣焉!

    还有,不夜之城不用百姓出一文钱,总得有人出钱吧?表面上是官府出钱,实际就是让百姓继续分润开疆拓土的成果。

    百姓们深切地感觉到,这个新兴的国度,别说和以前腐朽没落的金国不同,和什么秦汉唐宋也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国家的命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毕竟,以前的太平盛世,也只是物价低廉,百姓们沾染些好处罢了。

    开疆拓土关百姓们什么事?不增加赋税以充军费就算不错。

    而现在,却是官府主动给予好处!

    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现在虽然还没有类似的话语,但类似的理念已扎根在他们的心中。

    宣布完三道旨意后,赵朔下了高台,重新上马,车驾向中都行去。

    其余官员、百姓,也各自回家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天下太平,没有什么紧急事务,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大半年中,赵朔主要是和耶律楚材等文官一起改革官制。

    原本山东河北并不是赵朔的封国,耶律楚材等官员自然也名不正言不顺,只能称“行山东河北某某”。现在这里已经是赵朔的封国,就没那么多顾忌了。

    赵朔并没有采用宋国或者金国的官制,而是效仿唐朝。

    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,中书省起草政令、门下省审议、尚书省执行。三省互相制约,相权相对集中。如尚书省长官可兼任中书、门下职务参与决策。六部则隶属尚书省,职权完整且独立、

    宋代则通过“二府三司制”分割相权:中书门下(政事堂)掌行政,枢密院掌军事,三司使掌财政,形成军政财三权分立格局,强化皇权。宋代六部职能被枢密院、三司等机构架空。

    说穿了,宋朝就是实力不行,只能叠床架屋,层层牵制,以使皇帝的地位稳如泰山。皇帝的地位稳固了,国家却不但效率极其低下,而且出现了“冗官”的问题,最终腐化堕落,一步步走向灭亡。

    赵朔要想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家,像宋朝那样叠床架、效率低下的制度完全不在考虑之内。

    除了改革官制以外,就是制定一部促进移民,促进耕战、促进开拓的律法了。这事急不得,只能交给耶律楚材慢慢办,现在还没什么明显的成果。

    在这大半年里,中都城的主要道路上,已经遍布煤油灯,成为了一座不夜之城。

    不夜城不仅仅是奇观,还对百姓大有裨益。买不起灯油的贫困百姓,在路灯的照耀下,做些针线活,对生活不无小补。反正中都处于“天子脚下”,有无数巡逻的官兵,安全完全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这些路灯最大作用,还是促进了中都夜市经济的繁荣。富裕一些的百姓们,晚上出门游玩逛夜市,吃喝玩乐,自己放松身心,商家得了利润,赵朔也获得了大量的税收。

    这些税收不仅完全能弥补路灯的花费,还有些富余。

    整个山东河北一片欣欣向荣。

    赵朔的三大旨意下发,百姓们人心大定,白天安居乐业,晚上辛苦造人,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

    官员们更不用提了,任何朝代的开国之初,都是官场大致清明,依靠功绩升官。更何况,赵朔的国度还有无限扩张的可能,官

第167章 赵朔的三大旨意,窝阔台登临汗位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